- 高伟;刘小艳;张广达;彭杨;彭建军;易承谂;张琦;
研究旨在深入探讨天然冰片油的体外抗氧化和抑菌活性。通过DPPH自由基清除实验和羟自由基清除实验评估其抗氧化性能,并采用琼脂扩散法测定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及酵母菌的抑菌效果;通过活死细胞染色实验进一步计算天然冰片油对酵母菌的致死率。实验结果显示,天然冰片油在DPPH自由基实验中表现出卓越的清除能力,其清除率最高达到34%,羟基自由基清除率为1.6%~2.3%;抑菌实验表明天然冰片油对多种细菌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抑菌圈直径范围在6~8.5 mm,其中对大肠杆菌的抑菌活性最高;活死细胞实验表明添加适量天然冰片油有助于杀菌,其对酵母菌的致死率最高可达20%。本研究表明,天然冰片油具备良好的体外抗氧化和抑菌活性,在食品保鲜、医药保健等领域展现出潜在的应用价值,值得进一步研究与开发。
2025年05期 v.41;No.300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0K] [下载次数: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文俊良;李斌;廖乃英;莫兰健;林夏;
本研究聚焦于药食两用中药玫瑰茄(Hibiscus sabdariffa)的创新制剂开发,以其干花萼为主要原料,通过水提结合超声波辅助提取花青素等活性成分,并针对现代消费者对无糖保健食品的急切需求,选用甘露醇、微晶纤维素、淀粉为功能性辅料,系统开展无糖型口服玫瑰茄咀嚼片的制备工艺优化与质量评价。研究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玫瑰茄浸膏的最佳添加量,并通过正交试验优化玫瑰茄咀嚼片辅料配比,以成型度、感官品质及花青素保留率为多维评价指标。结果表明:当玫瑰茄浸膏添加量为20%,辅料配比为甘露醇40%、微晶纤维素(MCC)20%、玉米淀粉20%时,玫瑰茄咀嚼片的感官度指标评分为92分,制剂成型度较好(脆碎度0.203%、硬度49N),口感适宜,花青素保留率较高,为本实验综合最佳配方比例。此条件下制成的玫瑰茄咀嚼片成型佳、营养丰富、口味良好,而且完全不含蔗糖成分,为其工业化生产及市场推广提供了系统的技术支撑与理论依据。
2025年05期 v.41;No.300 5-7+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4K] [下载次数: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姜静雨;刘亚洲;普巴扎西;次仁卓嘎;朱肖翔;朱红波;
本研究以西藏节日特色食品“卡赛”为对象,参照GB 5009.35-202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合成着色剂的测定》对8种常见的着色剂进行检测、分析、研究。经过检测,被采样的“卡赛”生产作坊中均有合成着色剂检出,八种合成着色剂检出率为胭脂红、柠檬黄、新红>亮蓝>日落黄>苋菜红、靛蓝、诱惑红;不同颜色“卡赛”产品中彩色“卡赛”产品各种合成着色剂的检出率最高。结果表明,“卡赛”产品中合成着色剂胭脂红、柠檬黄、新红的食品安全风险较高,日落黄、亮蓝的安全风险一般,苋菜红、靛蓝、诱惑红安全风险较低。研究结果也显示,彩色“卡赛”产品在制作加工过程中新红、柠檬黄、亮蓝等合成着色剂使用广泛,比其他颜色“卡赛”产品的食品安全风险高。基于此,本文提出西藏节日特色食品“卡赛”的监管建议。
2025年05期 v.41;No.300 8-1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6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李小凤;肖家发;蒋丽婷;黄东浪;杨础华;谢添怡;费永涛;
本研究以新鲜香蕉为原料,通过感官评价和酒精度数测定,对酿酒酵母Lalvin BM45发酵香蕉酒的工艺进行优化,并分析发酵过程产生的挥发性风味物质。研究发现,采用Lalvin BM45酿酒酵母,香蕉酒最佳发酵条件为:接种量0.3 g/L,初始糖度18°Bx,发酵温度22℃,发酵3天。在此条件下,所得香蕉酒的酒精度在8.3%vol。采用HS-SPME-GC-MS法对香蕉酒风味成分进行分析,共鉴定出38种风味成分,除乙醇外,占比最高的四种物质为辛酸乙酯、癸酸乙酯、异戊醇和苯乙醇。利用该酿酒酵母,可在较短的发酵时间内取得较高的酒精度和良好的风味品质。
2025年05期 v.41;No.300 12-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5K] [下载次数: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赵翊捷;李俊合;闫双辉;郑翔;南蓉;张通;陈婷妮;李瑞丽;
为探索烤烟叶质重的快速检测方法,测定不同地区不同部位的95个烤烟样品叶质重,采用光谱主成分分析法和叶质重梯度法挑选校正集和验证集,偏最小二乘法(PLS)建立烤烟叶质重的近红外模型。结果表明:以光谱主成分分析法挑选的校正集建模效果较好,模型的RMSEC为6.78,相关系数R_C为0.901,RMSEP为4.74,预测相关系数R_P为0.915,模型的RSD均在3%以内。模型预测准确,精密度高,说明近红外光谱法适合快速、批量地检测烤烟叶质重。
2025年05期 v.41;No.300 17-20+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66K] [下载次数: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王婧;吴志伟;王彦贞;陈志列;
乳液是食品工业中的一种常见形态,乳液的稳定性对食品的营养价值和货架期有着很重要的影响。本研究以不同浓度的亚麻籽胶溶液为水相,以辛癸酸甘油酯为油相制备乳液,探究亚麻籽胶浓度对油-水界面性质及乳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亚麻籽胶具有乳化效果,在不额外添加乳化剂的情况下亚麻籽胶可以吸附在油-水界面上;亚麻籽胶浓度越高形成的网络结构越致密、油-水界面张力越低、乳液稳定性越好。
2025年05期 v.41;No.300 21-25+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45K] [下载次数: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马雯唯;石悦炜;王淇;卢衍池;李梦宇;李贵兴;侯熙彦;金黎明;
本实验以前期从五味子样品中分离并筛选出一株内生真菌Rhizoctonia bicornis S10为研究对象,采用薄层层析和中压硅胶柱层析技术对其发酵产物进行分离与纯化,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PLCMS)获取纯化组分的特征质谱图,利用光谱反卷积软件(MS-DAIL)与代谢小分子平台(MS-FINDER)提取特征峰,并与标准数据库比对,实现化合物的初步定性分析。HPLC-MS分析显示,样本组分在0-21 min内出峰,集中于7-18 min,初步鉴定出12,13-二羟基-9-十八碳一烯酸、克拉伐他汀C、热放线酰胺-J、月桂二酰乙醇胺、9(10)-环氧-12-十八碳烯酸、赤霉烯酮、十八碳四烯酸、γ-亚麻酸以及油酸酰胺等9种化合物。
2025年05期 v.41;No.300 26-30+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5K] [下载次数: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周永升;廖浩言;陈梦晗;王琴;周思云;蔡吉祥;
为优化木薯全粉面包的烘焙工艺并解决其因高支链淀粉含量导致的导热性差、易外焦内生问题,本研究提出一段式恒温烘焙工艺。以木薯全粉与高筋小麦粉(质量比3∶7)为原料,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上火温度(150℃~190℃)、下火温度(180℃~220℃)和烘烤时间(12~24 min)对比容及感官品质的影响,并采用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各因素对面包品质的影响主次顺序为:上火温度>烘烤时间>下火温度;最优工艺参数组合为:上火温度170℃、下火温度190℃和烘烤时间18 min;在此条件下制得的面包比容为2.19 m L·g~(-1),感官评分优良(约89分),组织气孔紧密、弹性佳,色泽均匀金黄,口感细腻。该一段式工艺操作简便、能耗低,为木薯全粉面包的开发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撑。
2025年05期 v.41;No.300 31-35+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1K] [下载次数: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赵玉兰;黄美琳;陈罗玲;韦佳佳;吴梦婷;王亚防;韦学丰;
制作一种沉香叶—茉莉花复合袋泡茶。以沉香叶茶和茉莉花茶为主要原料,研究复配比和包装材料对复合袋泡茶感官评分和茶汤黄酮含量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沉香叶茶和茉莉花茶最佳比例为3∶1,玉米纤维袋是最佳包装材料,冲泡2~3 min较合适。富含黄酮类化合物的沉香叶-茉莉花复合袋泡茶是一种具有康养价值的袋泡茶。
2025年05期 v.41;No.300 36-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5K] [下载次数: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杜鹏来;赵胜楠;张素静;程永飞;崔海栋;王路路;侯熙彦;金黎明;
长期以来,抗生素药物的研发主要集中于陆生生物资源,而海洋微生物因其独特的生存环境和代谢途径,具备生成新型生物活性物质的显著潜力。本研究的主要目标是从北冰洋海洋沉积物中筛选出具有抗金黄色葡萄球菌活性的海洋微生物,并对其发酵条件进行优化。采用平板划线法对海洋沉积物中的微生物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琼脂扩散法筛选出具有拮抗作用的菌株,用26S rDNA序列分析确定菌株种属。筛选出最佳菌株后,通过琼脂扩散法优化培养基组成和发酵条件,包括培养时间、温度、初始pH及转速。结果表明:筛选出抑菌效果最佳的菌株ZJ353,经鉴定为梅拉菌属(Meira sp.),命名为Meira sp. ZJ353,其最佳培养基为PD培养基,最佳发酵条件为30℃、初始pH=7、转速180 rpm、培养时间72 h。得到结论:Meira sp. ZJ353的代谢产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展现出显著的抑制作用,显示出在抗菌药物研发领域的潜在应用价值。
2025年05期 v.41;No.300 40-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1K] [下载次数: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罗红;覃彬迅;
现代农业向精准化发展,传统人工检测方式难以满足需求。本研究设计的自动检测车,集成土壤温湿度、氮磷钾含量检测及甘蔗种苗图像采集功能,配备数据存储传输、能源供应等人机交互辅助系统。关键技术采用高精度传感器与数据处理算法保障检测精度,通过自动定位提升样本采集质量。实验表明,检测车在土壤参数检测和图像采集方面表现良好,能满足大棚日常检测需求。该成果提升了农业生产自动化与智能化水平,降低人力成本,为甘蔗苗生长提供科学依据,为农业自动化检测设备研究提供参考,可进一步结合物联网与AI技术深化应用。
2025年05期 v.41;No.300 44-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70K] [下载次数: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郝中波;
为解决复杂零件制造中的工艺瓶颈问题,构建基于KUKA KR-120机器人与哈斯VF-5五轴加工中心的增材制造-数控加工复合系统,以TC4钛合金试件为对象,系统研究激光功率、扫描速度、送粉量等关键工艺参数对成形质量的影响规律,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结果表明,在激光功率200 W、扫描速度800 mm/s、送粉量3.2 g/min的工艺参数组合下,试样致密度达到98.5%,抗拉强度920 MPa;采用自适应进给控制策略,在数控加工进给速度600 mm/min、主轴转速4000 r/min条件下,表面粗糙度可达Ra0.4μm。该复合加工系统能够有效解决传统单一加工方式的局限性,为高端制造领域的复杂零件加工提供了新的技术路径。
2025年05期 v.41;No.300 50-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4K] [下载次数: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王健;
本文对登机桥驱动机械系统的负载类型进行详细分析,并采用多种负载分析方法进行精确计算与模拟,探讨不同负载条件下的系统性能表现;基于负载分析结果,提出合理的结构优化设计方法,并通过一系列优化过程与实施步骤,验证优化措施的有效性;通过案例分析,评估优化后的登机桥驱动系统在实际运行中的性能提升,展示结构优化对系统稳定性、效率与经济性的显著改善。
2025年05期 v.41;No.300 53-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3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赵海娟;宋金勇;王卫江;张通;陈婷妮;李瑞丽;
为探索丝束来源及机型机台因素对常规滤棒物理质量稳定性的影响,抽检3个丝束厂家两个机型7个机台加工的常规滤棒的压降、圆周、圆度、长度、硬度等指标并进行描述统计、相关分析及非参数检验。结果表明:常规滤棒压降、圆度等质量指标稳定性及过程控制能力相对较弱;滤棒质量指标稳定性之间存在较强的相关关系,工序优化需基于各质量指标间的相关关系寻找平衡点;KDF2机型加工常规滤棒压降、圆度的过程控制能力明显优于KDF4,KDF4机型加工常规滤棒的质量指标稳定性在各机台间的差异相对小于KDF2机型;YSM丝束加工滤棒的质量稳定性表现相对最好,NX和JY丝束次之。
2025年05期 v.41;No.300 56-60+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68K] [下载次数: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李茂隆;
本文通过实验研究表明电机在低温工况下启动,其输出扭矩呈现出一种衰减状态,尽管输入电机绕组的电流符合预期需求。为了避免电机低温启动输出减弱带来的不良影响,通常需要对电机进行预热。针对传统预热方式用时过长的缺点,本文提出两个有效加快电机预热的方法,分别是D轴电流法、半导体加热法。此两种方案提高了电机预热的效率,大大减少了电机预热时间。
2025年05期 v.41;No.300 61-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0K] [下载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董颖;袁正兴;杨晓明;奚槐芳;李惠峰;刘娅芸;
为解决装填式条盒包装过程中,装填式条盒供料自动化程度不高、劳动强度大、供料稳定性差和人工供料安全隐患大等问题,设计装填式条盒自动供料系统。系统主要由工业机器人、转运装置、双工位定位平台和条盒抓取装置等组成,可以实现远距离的条盒自动化供料。在条盒预处理区将条盒摆放至条盒转运装置内,由AGV物流车自动将条盒转运装置运输至双工位定位平台,定位装置将条盒转运装置自动定位后,由工业机器人驱动条盒抓取装置自动抓取条盒并将条盒放置于包装机供料传送带上,视觉系统自动识别条盒转运装置内的条盒料位情况,并反馈至PLC控制系统控制工业机器人抓取条盒和AGV物流车运输条盒。该系统可增强包装设备远距离供料的稳定性,真正实现供料的自动化和无人化,可为降低工人劳动强度和提高卷烟包装过程的自动化水平提供技术支持。
2025年05期 v.41;No.300 65-67+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11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卓继斌;
杀青工序对茶叶口感具有决定性的影响,茶叶杀青机作为该工序的关键设备,其茶青效果主要受到转速和温度的影响。本文探讨茶叶杀青机的工作原理及现存问题,介绍杀青机各性能指标的校准方法,并通过实际案例对这两个参数指标的检测结果进行不确定度评估,从而为提升茶叶杀青工序的标准化水平提供技术支撑,推动茶产业加工品质的提升。
2025年05期 v.41;No.300 68-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5K]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毛丹丹;
根据玩具汽车外壳的结构特征,研究基于中望3D 2024曲面类零件的数控加工,并优选加工方案。在此基础上,编制数控铣削加工工序卡,确定具体的加工参数,预留工艺凸台,解决了曲面薄壁类壳体零件由于外形不规则、难以准确定位和夹紧的问题。通过在数控机床上的加工验证,得出结论:工艺方案选择合理,操作性强,加工成本低,零件的质量达到了企业的要求,对薄壁类壳体零件的数控加工工艺规划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2025年05期 v.41;No.300 71-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43K] [下载次数: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李江霞;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计算机技术的不断更新换代,图书管理系统已经不局限于图书管理员手动操作,为了实现图书信息的数字化管理,提升工作效率,本系统设计引入了自助机器。自助机器具有图书的入库、借阅、归还、查询等基本功能,并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完整性和一致性,代替传统的人工借还书。通过去图书馆和各大书店调研,明确系统设计需要用到的图书、读者以及借阅情况等方面的信息。根据需求,设计最新的图书管理数据库系统,用自助机器进行借书还书,让读者参与每本书的借出及归还。同时可以通过手机查看图书借阅app,查询书籍名称、借出时间和归还时间,并设计有一键续借功能实现延期续借。创建数据库,编写设计数据表、插入数据、查询数据、外键约束等SQL语句,最后对数据库进行测试,确保各功能安全运行。同时本系统提供功能扩展,以便在未来,采用更新的人工智能技术进行优化升级。
2025年05期 v.41;No.300 75-77+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5K] [下载次数:6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杨继启;李林福;
为了实现光学微结构表面不同特征区域的高效分割,提出一种融合非下采样轮廓波变换(NSCT)与改进Canny算法的边缘提取方法。利用NSCT对表面进行多尺度分解,获得粗尺度与精细尺度系数;针对粗尺度,采用引入双边滤波、方向增强与自适应阈值机制的改进Canny算法提取近似边缘;对于精细尺度,通过非线性变换强化细节特征,提取精细边缘信息;最终融合两类边缘构建完整的微结构区域边界。实验结果表明,本方法在边缘提取准确性和鲁棒性方面优于传统小波变换与经典边缘算子,能够有效提升微结构区域分割质量。
2025年05期 v.41;No.300 78-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30K] [下载次数: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朱彩芳;麦志雄;吕林艳;黎雅芝;韦荣柱;梁云飞;
介绍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上市后研究系统的研究与应用情况,为持有人上市后研究工作的开展提供系统支持。构建上市后评价研究管理、统计分析及报告管理、基础及数据融合管理、系统管理这四个子系统,介绍其结构和功能。通过四个子系统的建设和应用实现评价方案试验、评价方案维护、评价方案模板、E-CRF定制管理及评价项目管理等功能;实现基于CHPS通用模型数据对患者基本情况、用药情况、ADR/E情况进行多维综合分析;实现与相关专业数据分析工具(SPSS、SAS)、专业EDC系统、大数据分析及人工智能(AI)平台的数据对接功能;实现相关基础数据管理。
2025年05期 v.41;No.300 82-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7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林志翔;陈启越;
针对大学生健康饮食需求与外卖依赖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加权差值匹配算法的个性化推荐模块,并开发一款基于该模块的校园健康膳食平台。基于Flutter框架,前端采用Dart语言实现多端一致性界面,后端通过Python与Flask构建RESTful API,结合MySQL数据库实现数据存储与高效查询;通过Flutter框架的跨平台技术,开发具有菜品查看、营养分析、个性化菜品推荐等功能的校园健康膳食平台。该平台有助于学生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并为学生提供科学的用餐分析与推荐。
2025年05期 v.41;No.300 86-89+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29K] [下载次数: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覃彬;
随着财务数智化转型的深入推进,财务共享服务中心(FSSC)作为集团型企业财务集约化管理的重要载体,其系统健康度直接影响财务运营效率与风险控制水平。本文以某省级农垦集团为研究对象,针对其财务共享系统缺乏量化评估标准的问题,提出基于商业智能(BI)技术的系统运维健康度评估体系构建方法。研究表明,该体系具有三方面价值:一是通过量化评估帮助管理层识别系统短板;二是以动态监控机制实时监测系统运行状态,降低财务风险发生概率;三是为同类型国有企业FSSC优化提供可复用的方法论框架。未来研究可进一步探索主数据接入在评估体系中的应用。
2025年05期 v.41;No.300 90-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86K] [下载次数: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苏建春;王馨灿;覃浩钊;
在后疫情时代,线上会议日益普及。本研究旨在设计一种基于虚拟现实的会议系统,以提供更沉浸和互动性更强的线上参会体验。本文利用Unity开发引擎在Meta Quest 2上实现了高度沉浸感的虚拟环境,并针对该系统进行用户研究。本文评估系统在临场感、参与感、沉浸感、易用性、满意度、有效性和工作负荷等七个维度上的性能,结果显示,系统在七个维度上获得了积极的评价,尤其在临场感和沉浸感方面表现突出。
2025年05期 v.41;No.300 95-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83K]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肖萍;
为了提升智能制造中质量检测与控制的实时性与精准性,采用数字孪生技术,围绕实时数据采集、缺陷预警、过程监控与动态调整等关键环节,研究其在汽车零部件加工与电子元件制造场景中的应用路径。实验分析表明,数字孪生系统有效缩短了响应时长,提升了预警准确率与生产过程的稳定性,为智能制造质量管理提供了有力支撑。
2025年05期 v.41;No.300 98-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2K] [下载次数:1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梁志远;黄晓飞;唐芳丽;刘大卫;赵晓雷;韦福兴;雷耀文;
针对企业对生产数据的综合运用的迫切需求,提出一种基于数字孪生的制丝生产线可视化系统。该系统通过构建以“BIM+IOT”为支撑的一张图为基础的设施设备业务场景运维模式,融入车间生产管理要素,实现生产场景从现实场景向虚拟场景的数字孪生映射。以某卷烟厂制丝车间烘丝生产线为例,应用结果表明,生产线流程得到优化,烘丝出口水分标偏降低10%,生产运维效率提升15%以上,平均故障维修时间降低20分钟以上,维修运维效率得到提升,节省人工流转时间,快速锁定质量问题,有利于提升工艺质量管控水平。
2025年05期 v.41;No.300 101-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44K] [下载次数: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罗栋焕;李桂海;刘勇强;
随着我国北斗卫星定位技术的快速发展,空间位置信息助力无人机在各行各业得到广泛应用。文章以解决无人机在各种复杂场景中可能存在的干扰从而影响卫星定位结果的情况为出发点,通过软硬件的冗余设计,使得无人机在定位信息不可靠时,还能继续获得相对可靠、稳定的定位信息,避免失控风险。
2025年05期 v.41;No.300 108-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64K] [下载次数:1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卢小燕;
伴随工业4.0的深入推进,工业机器人于生产领域的应用愈发广泛。智能生产线作为产品生产的关键平台,其安全防护装置的设计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本文率先剖析工业机器人智能生产线安全防护装置的现状、安全防护装置的需求以及工业机器人智能生产线的安全痛点,随后提出相应的工业机器人智能生产线安全防护装置设计策略。合理的安全防护装置设计可有效降低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风险,提升生产效率与质量。
2025年05期 v.41;No.300 112-114+1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5K] [下载次数: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冯军磊;王艳平;
为了满足《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调试》课程的需要,通过引入Factory IO虚拟仿真软件设计一套基于Factory IO的自动化生产线虚拟实训案例。通过供料搬运站、加工站、产品搬运站、分拣仓储站的场景搭建,对设备进行组态和信号连接,设计各站的多级流水的程序。经过局部和整体的调试,设计的系统能自动运行并提高工作效率,达到了课程的教学要求。
2025年05期 v.41;No.300 115-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3K] [下载次数: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吴毅哲;何军红;吴铭;冯晖;韩巍;李晋全;王伟;刘浩;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边缘数据采集技术在工业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在烟叶复烤行业中,传统的采集方法存在数据时效性差、传输延迟高等问题,限制了生产过程的实时监控与优化。本文探讨边缘数据采集技术在烟叶复烤行业中的研究与应用,通过在生产线部署边缘计算设备,实现对烤房温湿度、烟叶含水率等关键参数的实时采集与分析。实验结果表明,边缘数据采集技术显著提升了数据采集的效率和精度,降低了数据传输的延迟,并为生产过程的智能化管理提供了有力支持。
2025年05期 v.41;No.300 118-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71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3 ]
- 谢海伟;杨慧;
利用凤眼莲通过与微生物的协同作用处理养殖污水,期望改善畜牧养殖业排放的臭气影响周边的生态环境质量的状况和公共卫生问题。从惠东县梁化镇新埔养殖塘采集塘底淤泥,利用淤泥样品通过含吲哚的无机盐培养基初筛和LB培养基复筛分离出具有降解吲哚能力的菌株;再经过观察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实验、分子生物学鉴定和生长性能测定对菌种做进一步分析。在惠城区桥东东坡祠景区北(滨江东路北)采凤眼莲及其污水,利用分离筛选的菌株,做凤眼莲与微生物协同处理污水实验。结果表明:取经过初复筛后分离出具有降解吲哚能力的菌株有10株,通过分子生物学鉴定得知菌株命名为Yuan的菌其菌属拉丁名均为Pseudomonas aeruginosa,菌株命名为San的菌其菌属拉丁名菌为Acinetobacter baumannii;菌株Acinetobacter baumannii降解吲哚的能力比菌株Pseudomonas aeruginosa强。在污水处理实验中,凤眼莲与混合菌种结合降解水质中COD、TN和吲哚的能力比凤眼莲与单菌株的强。在没有灭过菌的污水实验中的COD浓度从136.67 mg/L降到23 mg/L,TN浓度从265 mg/L降到16 mg/L,吲哚浓度从0.0252 mg/L降到0.0132 mg/L;在已灭菌的污水实验中的COD浓度从138 mg/L降到20 mg/L,TN浓度从235 mg/L降到24 mg/L,吲哚浓度从0.0203 mg/L降到0.0038 mg/L。本论文成功筛选出两株具有降解吲哚能力的菌株,并在处理污水实验中得知凤眼莲与混合菌种结合降解水质中COD、TN和吲哚的能力比凤眼莲与单菌株的强,说明凤眼莲与微生物的协同对养殖污水的处理具有一定作用,可为进一步推广微生物除臭技术、“绿色”畜牧养殖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2025年05期 v.41;No.300 125-1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38K] [下载次数: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凯赛尔·麦麦提敏;刘光盛;
本文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钴(Co)掺杂的Ni_(1-x)Co_xTiO_3(x=0,0.5,1)纳米粉体材料并系统研究其结构和磁学性能,为NiTiO_3基磁性材料的开发与应用提供实验依据和理论基础。具体过程:采用溶胶-凝胶法,将硝酸镍、乙酸钴和钛酸四丁酯溶解于无水乙醇中,加入柠檬酸作为络合剂,经搅拌、干燥、煅烧等步骤制备出Ni_(1-x)Co_xTiO_3纳米粉体材料,并利用XRD、SEM、RAMAN、FT-IR和VSM等多种表征手段,对Ni_(1-x)Co_xTiO_3材料的晶体结构、微观形貌、分子结构和磁学性能进行全面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所制备的材料具有典型的钛铁矿结构,随着钴掺杂量的增加,晶格常数变大,晶粒尺寸先增大后减小,结晶度降低,磁性测试显示所有样品均表现出反铁磁性,且钴掺杂能有效提高NiTiO_3的饱和磁化强度(Ms),当x=1时,Ms达到最大值1.5×10~(-3)emu/g。由此得出结论,钴掺杂对NiTiO_3的晶体结构和磁学性能有显著影响,能有效提高其磁学性能,为NiTiO_3基磁性材料的进一步开发与应用提供重要的实验支持和理论基础。
2025年05期 v.41;No.300 132-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2K] [下载次数: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谢佳炜;
本研究针对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模式选择不合理、运行效率低等瓶颈问题,构建系统化的决策与优化框架。从技术、经济、生态多维视角剖析集中处理、分散处理、生态处理及高级治理模式的适用性,明确人口密度、地形地貌、经济水平、出水标准及气候条件等关键影响因素。提出“集中-分散-生态”梯度匹配策略:人口密集区优先集中处理+资源化利用,偏远山区采用低成本生态技术,过渡地带组合多种模式。以汕头潮阳区(集中+生态)、兴宁市(分散+生物滤池)为例,验证模式适配性与经济可行性。针对运维难题,创新设计“云平台+AI”智能管控系统,通过实时监测水质、水量及能耗数据,运用模糊控制算法动态优化曝气量、泵频等工艺参数,实现故障预警与远程调控。研究强调,多模式融合、智能化管理与生态化修复相结合是未来发展趋势,为农村污水治理提供兼顾经济性与生态效益的实践路径,对工程实践具有指导意义。
2025年05期 v.41;No.300 136-140+1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2K] [下载次数: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 朱嘉宁;彭振旭;
为落实《“十四五”噪声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全面了解钦州市城区环境噪声质量状况,进一步改善和提升声环境质量,以《环境噪声监测技术规范城市声环境常规监测》(HJ 640-2012)等相关标准为依据,结合钦州市声环境功能区监测点位的布设现状,充分考虑城市规模、城区面积、人口数量以及功能区划逐年变化等因素,对监测点位的优化调整进行了科学性和合理性的普查及分析。经过优化调整后,可以更加全面、客观、准确地反映钦州市城区的声音环境质量情况,为构建系统性的声音环境监测网络提供参考依据。
2025年05期 v.41;No.300 141-143+1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9K] [下载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詹国富;赵亚运;
本研究采用基于第一性原理密度泛函理论(DFT)结合准谐德拜模型,系统研究碳化钛(TIC)在0-100 GPA高压范围内的弹性与热力学性质。计算不同压力下TIC的弹性常数随压力的变化规律,并进一步计算波速的各向异性变化。基于准谐德拜模型,给出TIC在高压高温下的德拜温度、热膨胀系数。结果表明,压力增强了TIC的弹性刚度,抑制其热膨胀行为,而德拜温度随压力升高缓慢增大。本研究为深入理解高压极端条件下TIC的力学响应和热稳定性提供理论数据,完善高压下TIC的性能预测。
2025年05期 v.41;No.300 144-1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25K] [下载次数: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韦德玲;覃思跃;陈倩伶;詹龙辉;陈永利;
采用电催化氧化技术对垃圾渗滤液生化出水进行深度处理,研究水力停留时间、电流密度、初始pH、水温等因素对COD_(Cr)、NH_3-N和TN去除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初始pH为7、电流密度为32 mA/cm~2、水温为40℃时,反应40 min,COD_(Cr)和NH_3-N的去除率分别可达91%和97%,能耗为20.54 kW·h/m~3。研究结果可为电催化氧化技术在垃圾渗滤液处理的工程应用中提供参考。
2025年05期 v.41;No.300 149-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0K] [下载次数: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徐慧;王立志;
“双碳”愿景下建筑垃圾回收再利用已成为推动建筑业绿色转型的关键路径。通过整理建筑垃圾产生特征及碳排放量化评估现状,深入探讨分类收集、处理技术应用与再生利用途径,提出优化低碳施工体系、发展低碳物流模式、培育绿色建材产业链、健全全过程监管等优化策略,为“双碳”目标实现提供有力支撑。
2025年05期 v.41;No.300 153-1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8K] [下载次数:1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